刘若鹏:曾研制出“黑科技战衣”,无视美国抛出橄榄枝,毅然回国效力

By | 2022年5月23日

原文标题:刘若鹏:曾研制出“黑科技战衣”,无视美国抛出橄榄枝,毅然回国效力
本文摘要:对于很多人来说,隐身战衣这种神奇的东西只会出现在科幻电影中,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隐身战衣不再是梦,这项高科技技术已经被我国西安的一个小伙子研制了出来。这一款隐身战衣采用了全新的材料和理念,在研制出来后美国向这位小伙抛出了橄榄枝。但这位小伙… …
本文关键词:,

正文:

对于很多人来说,隐身战衣这种神奇的东西只会出现在科幻电影中,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隐身战衣不再是梦,这项高科技技术已经被我国西安的一个小伙子研制了出来。这一款隐身战衣采用了全新的材料和理念,在研制出来后美国向这位小伙抛出了橄榄枝。但这位小伙子拒绝了美国的邀请,毅然决然地带着这项技术回到了祖国,那么这项神秘的隐身战衣技术到底是不是真的?这位小伙又是谁?


1983年,刘若鹏出生于陕西西安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他就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年仅九岁的他就已经学完了小学内容,并且开始运用初中知识来解答小学的题目了,上了初中后他也很快学完了初中的课程。刘若鹏的父母见到儿子有着超于承认的天赋,认为不能埋没了他,因此他的父母当机立断带着刘若鹏前往深圳,让他能够有更广阔的天空。大家都知道,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发展起来的不仅仅是经济还有教育,那里的教育水平比其他很多地方都要好,无论是师资设备还是教育理念都非常的优秀。到了深圳,刘若鹏的父母就为他找到了当地最好的中学,这里的学生都非常的优秀,而刘若鹏更是这些优秀的学生中的佼佼者,他在各种数理化竞赛中为学校争夺了许多的荣誉。到了高三当大家都在紧张地备战高考时,刘若鹏却非常的清闲,因为他已经收到了来自四家大学的保送通知,最终刘若鹏选择了浙江大学,进入了竺可桢混合班。



应该很多人是第一次听说竺可桢混合班吧,竺可桢混合班就是一个混合多种专业的班级,一开始这个班级的学生没有固定的专业,前两年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擅长的方向去挑选专业,如果成绩落后就会面临被淘汰的情况。听上去压力非常大,但是对于我们的天才少年刘若鹏来说,这都不算什么。在大一大二时,刘若鹏就将大学所有的课程都学完了,这是其他的学生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度,直到大三刘若鹏才遇到了自己真正想要学习的方向。在课堂上,刘若鹏偶然接触了超导材料,所谓的超导材料实际上就是一种超出自然界固有性,具有超常材料功能的人工复合材料,这种物质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只能人工制造。第一次接触超导材料的刘若鹏便对这种新型材料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至此他便确认了自己的专业方向,开始进行超导材料的研究。当时的超导材料还处于萌芽阶段,学术上对它的研究并不多,但刘若鹏坚持走上了这条追逐梦想的道路,毕业后刘若鹏获得了保送美国深造的机会,想要取得进一步研究的他毫不犹豫地前往美国学习更多的知识。


在美国,他的导师是当地有名的超导材料创始人。跟随导师的学习,刘若鹏对超导材料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经过学习,刘若鹏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用超导材料来研制隐身衣。超导材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材料,或许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物理结构来实现隐身的效果。很多人认为隐身衣就是像科幻电影中那样直接将人融入空气,从而达到隐身的目的。这个说法也不完全错误,但是想要达到这种水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我们提到的隐身衣是利用某种材料来改变光线的传播和人眼睛里的细胞,让别人看不到。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融入周边环境的方式,让肉眼无法看到,来实现隐身的效果。刘若鹏专注研究多年,组建起了自己的光启团队,并成功研发出了一种引导微波转向,从而让物体不被发现的隐身衣。2009年1月16号,刘若鹏在科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关于超导材料的论文,文中介绍了他们团队研发的隐身衣,一下子弹就引起了整个学术界的关注,并且轰动了全球。中国小伙研制出隐身衣的消息传出后,自然就受到了各国的重点关注,而美国认为这项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非常的明朗,便向刘若鹏抛出了橄榄枝,希望他能够为美国工作,为此还开出了上亿的资金援助,但是丰厚的待遇并没有留住刘若鹏。他虽身在美国,但心系祖国,他想要将这项技术带回中国,于是便婉拒了美的邀请。但面对这样的人才,美国怎么能轻易放手呢?


2009年年底,刘若鹏在取得物理学硕士学位以及博士学位,后,便着手回国事宜,却遭到了美国的阻拦,就像当年阻挠钱学森回国一样,他们对于手握高科技的技术人才是非常重视的,就算将你囚禁起来,也不允许离开美国。刘若鹏无奈之下只好向中国大使馆寻求帮助,最终在国家的帮助下,刘若鹏最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国的刘若鹏又开始了他新一段的传奇人生。2010年7月,刘若鹏带着他的研究团队创立了光启科技,专门研究超导材料。他说,完成一段科技革命是他回国后最大的梦想,他要为中国科技复兴而奋斗。那么11年过去了,这场科技革命胜利了吗?关于超导材料这样的黑科技来说,想要从实验室里落地,最终实现产业化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撑,更何况光启搞的黑科技又不止这一项,还有飞行包,智能光子通讯等等。2014年,龙生股份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需要进行重组,所以公司股票停牌,光启科学凭借着纸业公司英发国际上岸港交所,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从每股0.08港元的发行价涨到了6.38港元,涨幅接近80亿,号称最牛港股。2015年3月龙生股份复牌,光启增持了龙生股份的股票,刘若鹏成为了实际控股人,凭借着超导材料等未来科技的光环,龙生股份的股价从7.8元每股飙升到了120元。


2017年,光启团队正式入驻龙生股份,并且更名为光启技术。从2017年的数据来看,光启的市值已经超过了700亿人民币。有了如此多的资本,光启团队的科技革命离胜利应该很近了吧。2018年,在媒体采访中,刘若鹏也曾信心满满地说最难熬的时间已经过去,现在到了吃肉的时机了。然而,事实并不是如此,光启技术却是拥有4600多项专利,但是实现量产的产品几乎没有。此时的光启技术股价开始下跌,从每股35元左右一路下滑,到了2018年10月19号光启技术的股票已经跌到了每股6.48元。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好像光启技术的超导材料光环已经退尽,即使公司参与了联通混改,入住雄安新区,投资5G项目等等,但是市场表现越来越差,因此很多股民开始抱怨光启技术有了概念,但股票却不见起色,很多人已经开始质疑光启技术是一个骗局,一个圈钱的公司。根据一名追随光启技术多年的投资者向时代财经透露,自光启重组之后,业绩表现一般和预期的差别很大,市场上一片骂声。就光启技术自身来看,公司业务的进展与重组时预估的每年收入达到几十亿的前景严重不符。光启技术多次修改募投项目,而且募集的资金大部分都放在了理财或者账户上,再加上其他股东不断减持股票,市场上对光启的质疑声越来越强烈。不仅如此,2020年光启技术将2019年年报推迟发布,骂声越来越多。不过六月份刊登年报之后,光启技术的股价终于开始回升。大概在2020年7月8号前后,网上流传着一篇光启技术2020年股东大会见闻,其中提及了光启技术扩张了深圳银星基地的产能,扩张了顺德项目的产能等数据。


据消息称,2019年银星基地只有一条4吨超导材料产品生产线,实际产量3.14吨,全年销售额为2.19亿。2020年,光启又在银星基地上新增了一条生产线,产量为四吨,目前已投产。同时,顺德项目一期新增了40吨的生产线,12月份正式投产。除此之外,还有成飞和沈飞的配套项目,此后光启了股价有了起色,六月份的收盘价为7.25元,到了7月31号已经涨到了19.73元,似乎牛股又再次回归。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研发成功的白起高性能电磁材料,让光启技术在超导材料量产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加上从民用定位到军工先行,使得光启技术有了稳定的军工客户。根据公司年报显示,2019年光启技术实际营业收入总额达到了4.8亿,其中超导材料的收入为2.19亿。由此可见,光启技术的超导技术应用总算见到了经营效果,所以说光启技术不是骗子公司,只是它的发展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对于超导材料业务的进展,刘若鹏曾经说过,我们的技术和业务难度系数特别大,无论用于人工智能网络覆盖技术还是用于尖端武器上的最新隐身技术,工程化和产业化的门槛都非常的高。我们回头想想,如果刘若鹏真的只是为了圈钱,当初他就不会选择回国,而是拿着美国丰厚的资金留在美国。超导材料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给他们多一点的时间,一个化时代的科技革命即将来临,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睿之悦,转载本文请注明作者出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