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污水入海会造成什么影响

By | 2023年6月14日

正文摘要:

参考消息网6月13日报道香港《南华早报》6月12日发表社论,题为《东京排放放射性废水的计划危险至极》。香港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最近警告,如果日本政府在国际社会尚未对海洋食物链安全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强推有争议的核污染水排海计划,那么香港将进一步限制日本食品的进口。核污染水是12年前的地震和海啸引发福岛核电站事故后,日本当局用于冷却反应堆堆芯产生的。
日本核污水入海会造成什么影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参考消息网6月13日报道香港《南华早报》6月12日发表社论,题为《东京排放放射性废水的计划危险至极》。全文摘编如下:

香港去年是日本第二大农产品和鱼类的出口市场,香港食品供应总量的2%和海鲜消费总量的6.75%来自日本。因此,日本的食品安全始终与香港息息相关,在放射性污染可能成为问题的时候尤其如此。香港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最近警告,如果日本政府在国际社会尚未对海洋食物链安全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强推有争议的核污染水排海计划,那么香港将进一步限制日本食品的进口。

核污染水是12年前的地震和海啸引发福岛核电站事故后,日本当局用于冷却反应堆堆芯产生的。东京表示,这些污染水已经过处理,可以放心饮用。但这种说法与该国的排海计划自相矛盾,日本各地的抗议活动也反映出日本本国人民并不相信这种说法。

中国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专家们担心海水中含有不易被过滤的放射性物质,而模型显示,这些水最终会随洋流扩散。

日本官员呼吁香港在决定是否收紧对进口海产品的限制之前考虑科学证据。但谢展寰说,国际社会应首先就可能涉及的危险达成共识。他说:“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切,一意孤行强推福岛核染污水排海,绝非负责任国家行为。”

国际原子能机构工作组近期再次访问日本,这是该工作组在发布其综合报告之前的最后一次访问。该工作组由来自包括中国和韩国在内的11个国家的专家组成。国际原子能机构说,工作组的任务包括审查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是否全面披露了核事故、污染和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谢展寰说:“若日本政府对经处理的核污染水安全有信心,理应在本国寻求如灌溉或其他用途,而不是排入公海。”他说得有道理。

日本核污水入海会造成什么影响相关阅读:

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已箭在弦上,危害有多大?损失谁来担?

来源:【海报新闻】

据日本媒体12日报道,福岛第一核电站运营方东京电力公司已于当天开始试运行核污染水排海相关设备,试运行预计持续两周,以检查设备是否存在问题。这也就意味着,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到了最关键环节,从7月份开始,核污染水排海行动将有可能随时开启。本就不该排放入海的百万吨核污染水一旦排放所造成的危害会有多大?日本政府所声称的“处理水”真的达标了吗?所造成的损失又由谁来买单?

核污染水排海准备工作即将就绪

综合日本共同社、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等媒体报道,核污染水排海相关设备目前基本完工,东京电力公司12日上午开始了设备的试运行。试运行使用淡水而非核污染水,将其与海水混合后,通过海底隧道输送到距岸边约1公里处排放,目的是检验水泵性能、紧急情况下水流截断装置能否正常工作等。

报道说,计划持续两周的试运行结束后,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还要在本月内进行检查,国际原子能机构关于经处理核污染水安全性的汇总报告也将于本月公布,如果试运行和检查等都没有问题,排海准备工作最快可能本月内全部就绪。

新华社资料图

百万吨核污染水入海危害有多大?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特大海啸。受地震、海啸双重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福岛核电站事故的严重性等同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事故。这些核污染水,是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后,为防止堆芯熔化,不断向反应堆注入的冷却水。此外,还不断有雨水和地下水自动流入。

为了安抚国际社会,日方极力宣扬排放的所谓安全性,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称,使用“多核素处理系统 ”,可以过滤掉62种放射性物质,而“氚”则难以从水中清除。

公开资料显示,如果人类持续暴露在氚辐射下,可能会导致细胞死亡和DNA损伤。况且,多核素处理系统的实际效果并不像宣称的那么理想。

日本的处理,“极其自私”!

核污染水一旦排入大海,不仅会污染福岛附近海域,也会影响到邻国海域,甚至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就会扩散到太平洋的大半区域,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蔓延到全球海域,影响到全球鱼类迁徙、远洋渔业、人类健康、生态安全等方方面面,对人类社会和海洋生态环境健康的潜在威胁难以估量。

“处理水”真的达标了吗?

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的核污染水排海方案中,多核素去除系统,也就是ALPS是关键。日方坚持把经过ALPS处理的核污染水称为“处理水”,认为所谓的“处理水”已达标可排,但国际社会对福岛核污染水处理装置的安全性、有效性与可持续性始终存有疑虑。

首先,ALPS是仓促上马的工程,国际上并无运用先例,技术上仍不成熟,安全性存疑。2013年ALPS开始试运行,2022年3月才获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检查合格”。考虑到日本政府2021年就宣布了核污染水排海计划,这一姗姗来迟的“检查合格”似在追认既成的事实。

事实上ALPS运行期间不断出现问题。2016年,该装置被发现有4处漏水。2018年,所谓的“处理水”中锶等放射性物质被曝超标。2021年,ALPS用于吸附排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滤网近半数出现损坏,而这些滤网两年前刚换过一遍。

其次,福岛核污染水被彻底“处理”的有效性存疑。按照东电的说法,在133万吨核污染水中,132万吨已经过处理,但东电官网上核污染水处理情况示意图则显示“处理完毕”的只占其中三成,其他仍在“处理中”,实际并未达标。

ALPS的“寿命”不详,可持续性存疑。东电迄今未曾公布过ALPS的设计或使用寿命。根据东电目前的废堆计划,至少要到2041年至2051年才能达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彻底报废目标,这意味着其间大量核污染水将源源不断产生。而从ALPS滤网两年损伤近半等情况看,这一系统装置的“寿命”并不乐观。

除了以上因素,还缺乏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制对ALPS“处理水”进行监测。如果太平洋海域周边国家、太平洋岛国、渔业团体、环保组织等利益攸关方不能参与监督,日方一口咬定所谓“处理水”没问题就是自说自话。

5月16日,民众在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总部前集会要求叫停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图片来源:新华社)

按照美国等相关国家处理核废物的规定,核废物不能排放,只能进行长期储存。排核污染水入海并无国际惯例,日本政府不顾国内外强烈反对,强推核污染水入海。鱼和大海不会说话,无法诉说环境污染之痛,当核污染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大海时,人类所遭受的损失又有谁能弥补的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