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追问地面沉降3000人离家后续

By | 2023年6月7日

正文摘要:

准确地说他们的家还在,只不过现在不能住了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镇碧桂园凤锦庭院的房子出现严重沉降和裂缝的问题,导致近千业主被迫撤离自己的家。这个事件让我想到了一句话:“如今不哭,待哭时便无人哭了。”这个事件让人感到十分悲哀,以至于让人不禁想到一个问题,我们能否真正地信任那些所谓的高尚品质和优秀口碑的楼盘呢?总之,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是最为宝贵的,任何的不良事件都会对社会造成不可承受之重的后果。
央视网追问地面沉降3000人离家后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家没了!这是发生在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镇碧桂园凤锦庭院,让几千名业主无法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的事。 准确地说他们的家还在,只不过现在不能住了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镇碧桂园凤锦庭院的房子出现严重沉降和裂缝的问题,导致近千业主被迫撤离自己的家。这个事件让我想到了一句话:“如今不哭,待哭时便无人哭了。”这个事件让人感到十分悲哀,以至于让人不禁想到一个问题,我们能否真正地信任那些所谓的高尚品质和优秀口碑的楼盘呢?

天津凤锦庭院房产坍塌的报道,它深刻反映了当前社会中房产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尤其是对于购房者来说,购房不仅仅是买一个安身之所,更是一种长期的投资。而这种投资背后,需要的是政府及开发商的长期承诺。

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房产安全问题已经不是个案。例如,2010年苏州昆山雅居乐小区楼顶坍塌事件,2016年重庆万盛华侨城坍塌事件均是房地产市场的隐患暴露。在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些开发商为了盲目追求高利润,忽视了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加上政府监管的不力,这些貌似豪华的房产,却披着外壳,存在着很大风险。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发达的社会,房子的问题成为了很多人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但是,随着房屋数量的增加,质量问题却频频发生。这样的事件不仅会让人们陷入财务的困境,更会破坏社会稳定,让社会付出不可估量的代价。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房屋建设的质量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审美标准,引导房屋建设的规范和合理发展。同时,我们也需要强化政府的监管力度,建立更加健全的法律法规,确保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公共安全问题,包括房产安全,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落实好相关的法规,并通过建立更严格的市场监管体系,保障公众的安全利益。在这样的基础上,以新的理念和方式发展房地产市场,才能让人们购买的房子有真正的保障和价值,让投资者和居民都能享受到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活。

总之,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是最为宝贵的,任何的不良事件都会对社会造成不可承受之重的后果。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健康科学知识,保持个人体魄健康,同时也需要保持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态度,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美好和稳定的社会。

央视网追问地面沉降3000人离家后续相关阅读:

“陷”落之祸:达州地陷事件的创痛之思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博雅):10月7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再平凡不过的一天,撑着伞,迎着来路,与陌生人擦肩而过,奔着自己的生活……然而谁都无法预料,他们的命运就这样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卷入,生命逝去,留下三个悲痛的家庭,与那个巨大的“伤疤”,久久难以释怀。对他们的亲人而言,地陷了,天也塌了。

飞来横祸

这是一则令人揪心扼腕的新闻。

10月7日14时30分许,四川达州市达川区东环南路103号发生人行道路面塌陷灾害,塌陷深度最深达15.6米。突然而来的地面塌陷吞没了行至此处的4个人——一对新婚夫妻,一对父子。

由于路面塌陷点周边房屋密集、地下环境复杂,加之塌陷点土体堆积堵塞涵洞,形成堰塞体,持续降雨,涵洞积水7万余方,面临发生次生灾害危险,整个救援工作难度巨大。

10月8日,新婚夫妇贺某、其妻牟某被搜救队员找到,二人均经抢救无效死亡。10月9日15时50分,唐增幅及其小儿子也被找到,但已不幸遇难。

面积10平方米,深度15.6米,20余支救援队伍,100余台救援设备,50小时的昼与夜,终究未能等来奇迹,他们的生命在冰冷的地下定格,阴沉的天色遮盖了他们最后的身形,闻者默然。

那对新婚夫妻年仅23岁,他们刚刚买完喜糖,走在回家的路上。那对父子一家,常年聚少离多,当日正是那位父亲45岁的生日,身边是小儿子,手机的另一边是大儿子……

爱情、亲情,成为事故中最戳人心的痛点,瞬间的灾祸吞没了一切美好的可能。灾祸无情,这次事件重新唤起了人们对此类事故的关注,相信每一个看到消息的人在叹息的同时,都会心有疑惑:这样的事故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地陷”之祸

地面塌陷事故并非个例,搜索历年的相关报道便可发现,每年因为大大小小的地陷造成的人员或经济损失时有发生:

2008年12月19日,广州白云区夏茅村沙园坊因路面塌陷导致两栋房屋下沉6米,其中一栋倒塌,周围10余栋房屋倾斜或出现裂缝。因安全隐患,1000多名居民被疏散出来;

2012年4月,北京北礼士路上一处路面突然塌陷,一行人落入塌陷形成的热水坑中,全身99%烫伤,最终不治身亡;

2013年3月31日,河南省许昌县苏桥镇武庄村突发地陷,导致1人死亡,7间民宅陷入坑内,经过地质专家调查,初步判定与武庄铁矿矿床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碎、矿山进行井下工程施工活动有关;

2018年2月7日,广东佛山市禅城区季华西路一环桥底东往西方向路面发生路面塌陷,已确认11人死亡,8人受伤,1人失联。直接经济损失约5323.8万元。

……

因何而“陷”

如此多的地陷事故究竟是因为什么?

地质学有关定义阐明: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是一种缓变性地质灾害。它具有隐伏性、突发性、群发性、多因性等特点。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吕金波博士曾在采访中表示,导致地面塌陷的因素有很多,大体可以分为自然作用、人为作用、人为诱发自然作用等3种原因。一些调查结果表明,发生地面塌陷的地点大多都存在工程活动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地质因素是基础,而工程因素与极端气象一道,成为诱发地陷的两大外部原因。

多年来的地陷事故也并非没有引起重视,央视网记者查阅了由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等十部委联合编制的《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发现我国多地都正被地面沉降所困扰,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渭河盆地等地区日趋严重,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分布于京津冀、江浙沪等多地。

除了自然原因所导致的地质变化,现在很多城市里,地下的涵洞、下水道、光缆、等公共基础设施在建设时以及后续的监测中,任何一个环节存在问题,都有可能引起不可测的后果,例如用于填充的材料若被随意地塞满,随着时间推移,随时有可能因各种原因流失,在极端天气或一些外力影响下导致地面塌陷。

地陷,早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

 创痛之思

单薄的混凝土无法撑起城市的重量,塌陷时,又由谁来撑起生命的重量?不论是“人祸”还是“天灾”,在城镇日新月异地建设和发展中,每一个生活于此的人都渴望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是在拔地而起的高楼之下发自心底的真切需求。

我们不希望城市的发展留给我们的只有“听天由命”与“防不胜防”,否则塌陷的不仅是地面,而是信任,闷响的地裂之声更是对生命尊严的严肃叩问。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更加重视高质量的发展建设,不论是历史遗留还是当下决策,在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作中,能够恪尽职守,真正地尊重生命、重视生命。我们并非没有明确的工作指导:加强调查、建立监测网络、严格地下水管理、建立完善防治管理体系、建立防治技术支持体系等多方面,若能认真贯彻落实,逐渐完善相关制度,不要等事件发生了才想到调查与弥补。

城市的“伤疤”终会被填平,警钟却不能停止鸣响。目前,四川省、达州市联合专家组正在通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现场勘测等,进一步分析核查此次灾害产生的原因。达川区已根据专家组提出的隐患排查及灾害治理方案,全面有序开展相关工作。我们在认真等待一个调查结果的同时,希望生命可以真正叩响警钟,令逝者安息,也让此类悲剧能够不再上演。

来源:央视新闻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