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在龙江|中国一重 共和国“长子”

By | 2022年5月23日

原文标题:红色印记在龙江|中国一重 共和国“长子”
本文摘要:东北网6月8日讯(记者 葛金鑫 佘雨桐)近日,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委史志研究室、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在全省联合开展的“红色印记—讲述龙江百年党史故事”主题调研采访活动走进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一重车间。宋燕军 摄中国一重车间。中国一重集团… …
本文关键词:,

正文:

东北网6月8日讯(记者 葛金鑫 佘雨桐)近日,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委史志研究室、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在全省联合开展的“红色印记—讲述龙江百年党史故事”主题调研采访活动走进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一重车间。宋燕军 摄


中国一重车间。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第一重型机器厂,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前苏联援建的重型机器制造厂,是毛主席提议建设,周总理誉为“国宝”的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是按照国家战略部署、功能定位,率先在祖国边疆荒原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共和国“长子”。

记者在中国一重展览馆内了解到,中国一重展览馆是我国10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之一,是3A国家级旅游景区,展览馆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以一重发展史为主线,由序厅、历史馆、现代馆和核电产品展馆组成。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新媒体融合互动等形式,真实、生动、全面再现中国一重大业开基、使命在肩、励精图治和阔步前行四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

通过大业开基等历史图片,讲述我国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的重机厂建设者们克服艰苦的条件,为我国工业建设做重要贡献。同时记载了从1965年至2016年的发展变迁和建厂至今先后获得荣誉和奖项。

70年的发展历史,中国一重紧紧围绕钢铁、核电、火电、石化、船舶、汽车、矿山、航天航空、深潜、军工等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需要,创造了数百项第一,开发研制新产品421项,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475项,提供了500多万吨重大装备,不仅解决了我国重大技术装备“有无”问题,打破了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困境,而且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

作为典型的装备制造企业,近年来中国一重把创新作为企业经营最重要的品质,五年来,研发投入年均同比增长32.9%,2020年同比增长76.5%,通过进口替代为国家能源、石化、冶金等行业节省资金超过1000亿元,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科研任务28项,7项“卡脖子”技术已完成3项攻关任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6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本文作者:东北网,转载本文请注明作者出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