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劝返路上几多艰,痴心不改,点亮明天「2668」
本文摘要:脱贫进入到攻坚战,教育排查第一战役已经结束。下一步到了攻克最艰难的两大堡垒。第一大堡垒就是劝返,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的同学,要进门入户到家里调查情况。孩子什么时间辍学?辍学年级?当时的班主任姓名是什么?现在在哪里工作?手机号码是多少?让他… …
本文关键词:,
正文:
脱贫进入到攻坚战,教育排查第一战役已经结束。下一步到了攻克最艰难的两大堡垒。
第一大堡垒就是劝返,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的同学,要进门入户到家里调查情况。
孩子什么时间辍学?辍学年级?当时的班主任姓名是什么?现在在哪里工作?手机号码是多少?让他重新回到学校,接受完义务教育。
第二大堡垒就是孩子的专业辅导问题。花开两朵,单表一只。
第一,初中和小学排查对接,为入户劝返做好准备。
5月11号,星期六早上,天气阴沉沉,小雨慢慢下起来了。刘店一中四位老师,来到刘店小学,一起就教育扶贫排查工作,展开了合作对接。
今天工作的重点就是入户劝返辍学的学生。经过严格排查,我们有24名需要劝返的同学。
精细对接之后,初中的四位老师马上就要进村入户了。
刘店学校的商老师,马老师,张老师,毛老师商量好了,每位老师家访一位辍学的同学。
他们几个领导每个人负责两位学生,大家拿着家访记录表分头行动。
大家在一起讨论,拿出最好的方法方案。
这时候雨越下越大,5月6号立夏,这是立夏之后的第一场雨。春雨贵如油,那么夏天的雨呢?
夏天的雨来去自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更让人捉摸不定,而且一来常常是暴风骤雨,然后突然收兵回营。
刚才是湿淋淋,凉飕飕,接下来一两个小时可能就是热腾腾,火辣辣。
夏天的雨像男人中的特种兵,刚强,猛烈,刺激;春天的雨像款款而来的模特,姗姗而来,袅袅娜娜,楚楚动人。
等老师们分头出发的时候,夏天已经变成热腾腾,火辣辣的了。
第二,老师精心准备来劝返,家长千方百计来躲避。
我劝返的对象是16组,家在黑石坡的田梦怡。我是焦作口音,和当地口音完全不一样。以前反馈情况,人家辍学,大都是想挣钱,有的家长不让上学,让她在家里做饭。
也就是说户主抵制劝返,还有的躲避劝返,一到家里,人家就不高兴:“怎么又来了?我们不上就是不上”。搞得老师也很无奈,很尴尬。
因此我就打听到黑石坡劝返的还有谁,最后我和商老师,马老师,王老师一路同行。
我们分工合作,我做记录,马老师和商老师交流沟通,让家长签名,王老师拍摄照片和视频。
我最好不开口,一说话,外地口音,就更不愿交流,反而会盘问我的身份,来历。
第三,劝返路上几多艰,痴心不改,点亮明天。
我们家访的学生有:王老师负责的高家岭高乐乐,马老师负责的李家村李金涛,商老师负责的扳倒井刘帅涛,他爸爸叫刘红娃,妈妈叫霞,还有黑石坡的两个学生,一个是我负责的田梦怡,另一个是商老师负责的刘萌阳。
到了田梦怡家里,妈妈说,她不想上学,几次劝她,就是不想上,一去就哭,现在在郑州打工。家长也很无奈,只好在家访记录上签字。
到了扳倒井,刘帅涛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家,走街串巷问邻居问老乡,最后他们说,到晚上吃饭的时候再来。
回到学校,开过会之后,商老师和马老师又到了 刘帅涛家,正好遇见了家长,才了解了真实情况。
第四,劝返路上几多艰,爬坡过坎心不变。
范段老师,两位穆老师,杜老师四人一行联系的一家大门紧锁。敲门没人应,呼唤没人应,打电话也没人应。幸好还有邻居出来,然后把基本情况问邻居,邻居也比较热情,把知道的详尽说了一下,说是晚点再来一次,也许晚饭的时候能见到,但看几位老师,气喘吁吁,脚步蹒跚,走了很远的路才到这个学生家,还得在家蹲守。
我们一行四人和她们交流了一会儿,就赶快去我们联系的家里。她们说,那你们先去吧,我们就在这,再等一会再等一会,希望能见到家长,让孩子上学。劝返的老师顶着炎炎烈日,在坚守着。
第五,劝返路上几多苦,劝了家里劝地头。
我们一行四人,翻坡过岭,来到了李家庄。左问右问,快到了这一家,就在拐弯处,遇到刘店中学家访的四位老师。原来他们和我们去的都是一家,全家躲避了。他们曾多次劝返,孩子上学,没几天又回来了。他不愿意学习,说自己在学校非常苦,非常累,学习不进,再也不愿意受煎熬了,这样来来回回的拉锯战,进行多了,家长也无奈,但是毕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具有享受国家义务教育的权利,老师常来家访,希望孩子迷途知返。
初中的几个老师正在讨论,这一次家访的情况,我们听了,也感到无可奈何。
第六,劝返路上几多思,学习国外病根治。
对于我来说,这种事情简直不可想象。我们那里一家有一两个学生,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要是老师来家访,家长是欢天喜地,至于失学的,不愿意学的那简直是寥若晨星。
因为我们家附近有工厂,工厂招聘人员至少是高中,初中的和高中的工资就不一样,更不要说没有拿初中毕业证了,而且如果不好好学习,必须得进职高,不然家长就觉得没脸面,孩子也没有出路。
所以即使辍学的也是从职高辍学,辍学的极其少数,况且职高开了很多专业,好多学生都是奔着自己的兴趣去学习的,所以职高是未来解决辍学很重要的办法,
在发达国家,在德国就有70%的人上职高,而且都能成为一代工匠,他们的工匠精神,影响了整个世界,现在还处于世界经济和科技的顶峰。
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改革,培养工匠精神,让职业高中成为每个孩子成才的摇篮。
我们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发现孩子的兴趣,然后让孩子从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校,那么每个孩子都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我们好像总是在埋怨孩子辍学,孩子不愿意学,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学,家长也躲避劝返,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往深处追问了吗?到底病根在哪里呢?
第七,我的素质教育设想,让孩子们真的爱上学校,成为自己所想成为的人才。
应试教育下,学校和社会二律背反。前十名上好大学,毕业后给曾经的中等生,现在的大老板打工。这是为什么呢?
现在孩子们辍学,我们拿什么挖掘他们的聪明才智呢?从兴趣出发,只有自动自发的追寻孩子们的兴趣,他们才会自动自发的学习。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是不是从初中就设立必修课和选修课,让他们根据内在兴趣爱好选择课程,有了内驱力他们还会辍学吗?他们有了兴趣,根据特长选择技能,凭技能成为产业工人,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要是这样该多好啊!我们劝返,家长躲避,孩子厌学没有兴趣,这些困境不都一下解决了吗?
应试教育下,老师劝返,家长躲避,孩子厌学这三条线的矛盾搅扰在一起,真的很无奈。
从兴趣出发,为孩子铺路,打通职业高中,高等职专和普通高等院校的立交桥,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自己心里所期盼的人才,这才是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好在国家已经朝这个方向改革了,我看到了很多这方面的政策,未来的孩子一定会大有前途的。
本文作者:教育处处春,转载本文请注明作者出处~